文章阐述了关于陶瓷研究进展,以及陶瓷研究现状的信息,欢迎批评指正。
简略信息一览:
张立同的主要贡献
1、张立同(19314-),女,祖籍辽宁海城,出生于重庆市,航空航天材料专家。 [1]1961年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1989-1991年在美国NASA空间结构材料商业发展中心做高级访问学者。
2、张立同院士说,“让我们站在国际前沿,立足陕西,为强我国防、振兴陕西做出更大贡献,在陕西这块沃土上实现科技成果服务社会的夙愿”。张立同简介 张立同,1938年4月出生,辽宁省海城市人。航空航天材料专家,我国国防科技工业领域中惟一的女院士,西北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3、张立同从事航空航天高温陶瓷及其复合材料研究,在氮化硅结合碳化硅、自增韧碳化硅、定向自生共晶硼化物复合材料、硅炭氮纳米吸波材料以及连续纤维增韧钡长石复相玻璃陶瓷复合材料等方面均取得新突破。
钽及钽合金高温抗氧化涂层研究
钽及钽合金的耐高温抗氧化保护主要有两种方法 ①表面涂层耐高温抗氧化保护 ②合金化耐高温抗氧化保护。 合金化法虽然能提升钽及钽合金的抗氧化性能 ,但前提条件是合金化元素用量须达到临界值以上才能对基体起到保护作用 ,同时 对基体的其它性能会产生较大影响 ,尤其是对基体高温机械性能的影响较大。
但高温下,钽表面的氧化膜被破坏,因此能与多种物质反应,常温下钽能与氟反应。在150度时,钽对氯溴碘均呈惰性,在250度时,钽对干燥的氯气仍然有抗腐蚀能力,在含有水蒸气的氯气中加热到400度,仍然能保持光亮,在500度则开始被腐蚀,在300度以上钽与溴反应,对碘蒸汽则当温度达到赤热之前均呈惰性。
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有研究者指出在耐热合金中添加微量的稀土元素,可以明显提高合金氧化层的剥落抗力。随后研究人员通过在高温合金中添加适量的稀土元素,或在合金表面涂敷一层含有稀土元素的涂层,或通过离子注入的方法在合金表面上形成一层富稀土的表层,以改善合金的高温抗氧化性能。
谁能给我一些陶瓷方面的资料?
陶瓷收藏鉴定资料 需要了解的陶瓷历史 陶瓷制作工艺 陶瓷种类及特点 陶瓷价值评估 真伪辨别技巧 知名陶瓷艺术家 陶瓷收藏市场动态 保养与展示技巧 陶瓷收藏投资建议 以上是我为您整理的陶瓷收藏鉴定方面需要了解的十大资料类别。希望对您的收藏和研究有所帮助。
后周赵匡胤夺取***,建立宋朝定都开封,历史上称为北宋。宋代的陶瓷氏我国的鼎盛时期,「宋瓷」也是闻名世界。定窑、汝窑、官窑、哥窑、钧窑为五大名窑,形制优美,高雅凝重,不但超越前人的成就,即使后人仿制也少能匹敌。
瓷质材料:与陶相比,瓷的质地坚硬、细密、严禁、耐高温、釉色丰富等特点,烧制温度一般在1300℃左右,常有人形容瓷器“声如磬、明如镜、颜如玉、薄如纸”,瓷多给人感觉是高贵华丽,和陶的那种朴实正好相反。
金代陶瓷器在我国陶瓷史上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长期以来,由于历史文献有关金代陶瓷的记载很少,实物资料又所见不多,所以对金代的陶瓷,过去没有人作过系统的研究。50年代以前出版的一些陶瓷史著作,也没有金瓷之说。人们即使见到了金代的陶瓷,也往往把它视为宋元之物。
工业上怎么检测钛酸钡粉体的ptc效应
1、典型的钛酸钡基PTC陶瓷电阻温度特性存在两个特征温度,一个是最小电阻率温度T_(ρmin),另一个为最大电阻率温度T_(ρmax)。当温度低于T_(ρmin)时,展现出NTC效应;在T_(ρmin)和T_(ρmax)之间时,展现出PTC效应;当温度高于T_(ρmax)时,又展现出NTC效应。
2、PTC热敏电阻本体温度的变化可以由流过PTC热敏电阻的电流来获得,也可以由外界输入热量或者这二者的叠加来获得。
3、通常我们提到的PTC是指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简称PTC热敏电阻。 PTC热敏电阻是一种典型具有温度敏感性的半导体电阻,超过一定的温度(居里温度)时,它的电阻值随着温度的升高呈阶跃性的增高。
4、压电性让钛酸钡如虎添翼,它属于钙钛矿结构,成为能量转换、声音和信号处理的关键材料。其高的介电常数赋予它在高频电子元件中的卓越表现,是介质放大、调频和存储设备的理想选择。更有趣的是,它展现的正温度系数效应(PTC),在超过居里温度的范围,电阻率急剧增大,赋予了它在热敏元件中广泛应用的潜力。
5、PTC热敏电阻发展历史:PTC热敏电阻于1950年出现,随后1954年出现了以钛酸钡为主要材料的PTC热敏电阻。PTC热敏电阻在工业上可用作温度的测量与控制,也用于汽车某部位的温度检测与调节,还大量用于民用设备,如控制瞬间开水器的水温、空调器与冷库的温度,利用本身加热作气体分析和风速机等方面。
6、陶瓷PTC是由钛酸钡(或锶、铅)为主成分,添加少量施主(Y、Nb、Bi、Sb)、受主(Mn、Fe)元素,以及玻璃(氧化硅、氧化铝)等添加剂,经过烧结而成的半导体陶瓷,制造的成本比较低。
高温超导的研究历史是怎样的?
K. Alex Müller)和穆勒(J. Georg Bednorz and K. Alex Müller)首次发现了一种在相对较高温度下(35K或约零下238摄氏度)表现出超导性质的铜氧化物材料。这一发现引起了极大的关注,因为传统超导材料要求更低的温度。这项研究开创了高温超导材料的研究领域,对于超导技术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高温超导材料的发现始于1986年。当时,来自IBM研究实验室的Alex Müller和Georg Bednorz在研究铜氧化物的磁性质时发现,一种由铜氧离子和氧离子组成的配合物在冷却到低于临界温度后,突然出现了超导性能。这是第一次发现高温超导材料,并使得科学家们开始探索更多的高温超导材料。
至此,人类终于实现了液氮温区超导体的梦想,实现了科学史上的重大突破。这类超导体由于其临界温度在液氮温度(77K)以上,因此被称为高温超导体。 自从高温超导材料发现以后,一阵超导热席卷了全球。科学家还发现铊系化合物超导材料的临界温度可达125K,汞系化合物超导材料的临界温度则高达135K。
因此,全世界许多实验室都在研究室温超导 。Eremets和他的团队使用硫化氢(这是一种使臭鸡蛋和人体胀气发臭的化合物),在150千兆帕力的压力下(地球的核心在330到360千兆帕斯卡之间 )达到了之前的高温超导记录。硫化氢是一种高速振动物质,这意味着更高的温度,但需要压力来防止它自身振动。
而完全抗磁性(即迈斯纳效应)的相关试验还没有完成,该小组尚未观察到这种现象,因为他们的样品非常小,远远低于他们的磁力计的检测能力。探索的道路是崎岖而曲折的,不管埃雷米茨研究小组的高温超导研究中的完全抗磁性试验最终能否成功,他们的成果终究是一次飞跃。
所以欧姆定律并不适用于超导体,超导体中的电流,需要用更本质的物理定律来描述,比如利用电流的定义式I=Q/t,既单位时间内通过的电荷量。超导体研究历史 超导体有三大特点:电阻率为零、完全抗磁性、通量量子化。
关于陶瓷研究进展和陶瓷研究现状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陶瓷研究现状、陶瓷研究进展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搜索。